條理分明:口語表達

良好的表達必須條理分明,讓人容易明白。但是,當面對一些比較複雜,不是那麼容易讓人明白的事物或概念時,怎麼辦?我們必須學習條理分明的技能,將那些比較複雜的事物或概念重新整理成為簡要的概念,以清楚的邏輯方式來敘述說明。

一般來說,條理分明的整理與表達的方式有兩種,一是「演繹法」,另一是「歸納法」。這兩項都是重要的表達技巧,是值得加強操練的技能。

1)演繹法

什麼是「演繹法」?簡單地說,就是透過逐漸的敘述,讓人經過了峰迴路轉的邏輯推演,終於到達終點,得到整個傳達訊息的目標。如下圖所示:

「演繹法」在平常生活中是常見的表達方式。當一個人在描述自己過去的經歷時,就是使用演繹法。例如,一位長輩說:「從前,我在鄉下的時候……,接著我到了台北……,後來遇見了……。」這就是「演繹法」。

「演繹法」的表達方式在童話故事中常常見到,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「醜小鴨」。這故事從母鴨孵蛋開始說起:母鴨孵出了一隻又大又醜的小鴨。這隻醜小鴨從小就受到其他小鴨的排擠,當醜小鴨看到自己的水面倒影時,也感到自慚形穢…。這故事一直發展到醜小鴨長大發現自己其實是一隻美麗的天鵝為止。這一段描述醜小鴨成長的方式,就是使用「演繹法」。

使用「演繹法」時,需要有非常清楚的邏輯順序。就像常見的減肥廣告會清楚標明「減肥前」與「減肥後」一樣。在口語使用「演繹法」時,要留意避免作文或電影中的「插敘」、「倒敘」或「補敘」,在敘述時一會兒補充前面沒說的,一會兒又先說後面發生的事件,這樣很容易讓聽的人搞不清楚,摸不著頭緒。更糟糕的是,演繹的過程如果疏漏了某一個環節,會讓聽的人無法連結所講的內容,造成不必要的誤會。有一個笑話可以作為「演繹法」疏漏的例子:

一位年輕神父去詢問資深神父,怎麼樣能夠在講道時吸引信徒的注意力,這位老神父請他和信徒們一起聽他講道,以作示範。

一開始,老神父的講道也讓年輕神父想打瞌睡,但是聽到老神父突然說:「前幾天晚上,我身體不舒服,早早躺在床上。在我半睡半醒之間,有一位女人坐在我的床旁、……」老神父在這時停了下來,清了清喉嚨。

年輕神父不可置信地睜大了眼睛,看著老神父,心裡想著:「神父不是獨身嗎…怎麼晚上會有女人在床旁?是誰呢?」

老神父頓了一頓,接著說:「那女人就是我的媽媽。她知道我不舒服,在半夜,仍然來床旁看看我,你看她多麼地愛我!天父的愛便是這樣,他愛我們,時時看顧著我們!」

年輕神父學到了要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來吸引注意。他決定在下次講道時便依樣畫葫蘆,仿效老神父的作法。

接下來的禮拜天,年輕神父在講道時,同樣對著信徒們說:「前幾天晚上,我身體不舒服,早早躺在床上。在我半睡半醒之間,有一位女人坐在我的床旁,……」同樣地,年輕神父也在這時停了下來,刻意清了清喉嚨。

他看著座位上的信徒們,信徒的反應果然和平常大不相同,打瞌睡的人都醒了,而且大家都用不可置信的表情,睜大了眼睛,專注地等候這位年輕的神父接下來要說什麼。

這位年輕的神父發現自己受到大家的注目,突然緊張了起來,接著說:「那女人就是……,那女人……,唉呀、糟糕!我忘了那女人是誰了。」

「演繹法」需要花些時間敘述前後的邏輯關係,但是一般人際互動是以對話的方式進行的,通常是你一言、我一語的,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聽一長串的連續敘述。也就是說,若對方還沒有預備好,要聽你說故事的話,最好避免使用這種方法。

2) 歸納法

一般來說,「歸納法」比較適合日常的溝通,因為可以讓人很快聽到重點。所謂的「歸納」,就是將一個複雜的概念或事件縮減整理為簡單的重點。能夠化繁為簡,是一項很重要的溝通能力。

再以醜小鴨的故事為例,若要安慰一個在職場被排擠與受挫的人,可以不必用演繹法再向他從頭到尾敘述整個故事內容,只要直接歸納出故事重點便可。例如:

美珍:「我好難過,最近一直在公司被人排擠。我事情作得再好,似乎也沒人賞識。」

志明:「你聽過醜小鴨的故事嗎?」

美珍:「怎麼了?」

志明:「你就是那隻活在鴨群中的天鵝。不要氣餒,你很棒的,加油!」

雖然志明沒有向美珍述說整個故事,但是卻將整個故事的重點歸納表達出來了。這樣的溝通,簡單扼要而且傳達的目標清楚。

「歸納法」可以幫助人將含混不清的概念或想法清楚地簡化為一個或數個重點,因而給聽的人一種條理分明,清楚明白的感覺。再如:

美珍:「我從小就聽過醜小鴨的故事,但是我一直不明白這個故事到底有什麼意義?我只覺得它是一個很好聽的故事。」

志明:「我認為,這故事有以下幾個意義:第一,英雄不怕出身低;第二,不要害怕別人排擠;第三,不要錯誤地小看自己。」

在剛剛的對話中,你會不會覺得志明的表達能力不錯,能將童話故事的代表意義具體說出來?這是因為他使用了「歸納法」。善於使用「歸納法」將使你的溝通讓別人刮目相看。